迢迢群星,皎皎河汉

仰首可见的日月星辰
滋养了人类最初的好奇与向往
三个看点带你认识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
中西合璧
明代最强“观星团队”
17世纪初
根据元代《授时历》改制的历法
已使用200余年
误差累积明显
且缺乏有效的推算校正
导致多次出现日食、月食预报不准的情况
△徐光启像。来源:视觉中国
1629年,明代官员、科学家徐光启受命修历
他招揽中外精通天文历算的人成立历局
系统编译欧洲数学、天文学著作
制作新型观测工具
这些译著、撰述及星表、星图
首次将欧洲最新天文历算成果
转换融入中国传统天文学体系
调和中西两种历算、星象系统
成为17世纪较为系统完整的
中文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
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
由明代大学士徐光启主持测绘
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参与设计
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校订
是一幅中西合璧的观星成果
图中呈现的中西星象会通格局
持续影响着我国古代星图、星表绘制
明代版“观星指南”
带你一起仰望“星辰大海”
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
绘制于明崇祯七年(1634年)七月
由8幅56.5厘米宽的竖图拼接而成
星图主体为《赤道北图》《赤道南图》
△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局部
星空着蓝色,星体点染金色
圆点大小表示星的亮度
分1等至6等6个等级,共1812颗
每个半球图直径约160厘米
图上不仅画着星座、星云和银河系
在两半球图之间及外沿部分
还画着赤道图、黄道图等
12幅各种小星图
△箭头所指分别为徐光启撰写的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叙》和汤若望署名的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说》。
在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的首尾处
有徐光启撰写的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叙》
及汤若望署名的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说》
介绍了制图缘由、成图规则
以及调和东西天文学传统的技术路径
2014年5月
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》
古人用啥观星?
星图中这几幅小图你注意到了吗?
古人观星也用天文望远镜吗?
其实答案就在这幅星图里
在主图两侧绘制了4幅西式天文仪器图
分别是:
赤道经纬仪、黄道经纬仪、纪限仪、地平经纬仪
赤道经纬仪
△左为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中的赤道经纬仪图,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赤道经纬仪。
赤道经纬仪最主要的功能
是测量太阳时以及天体的赤经和赤纬
黄道经纬仪
△左为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中的黄道经纬仪图,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黄道经纬仪。
黄道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黄经和黄纬
以及测定二十四节气
纪限仪
△左为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中的纪限仪图,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纪限仪。
纪限仪是测量两颗星之间角距离的仪器
地平经纬仪
△左为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中的地平经纬仪图,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地平经纬仪。
地平经纬仪主要用来测天体方位角和地平高度
△北京古观象台
如今,在北京古观象台
依然能看到包括赤道经纬仪在内的
8件天文仪器
古老的星图
承载着人类“极目楚天、共襄星汉”的祈盼与探索
见证着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共处、交流互鉴的灿烂历史
(央视新闻客户端)
小事不出船 矛盾不上岸 大连海运公安创新警务模式确保旅客平安出行
昆明市西山区司法局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“利剑护蕾”进校园 用心普法助成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