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者开盲袋开出发卡冰箱贴 质疑商家借盲袋之名清库存

侠名

  本报北京1月31日电 (记者刘兵)近期,有商家宣称,消费金额满58元,只需再花3.88元,就有机会参与盲袋促销活动。商家称,盲袋里面装有10元至399元价格不等的随机商品。这激发了大批消费者的购买热情,100万份盲袋很快被一抢而空。记者今天采访发现,不少商家相继跟进,纷纷推出盲袋、福袋等促销活动,获得了不错的销量。但不少消费者质疑,一些商家是借盲袋之名行清库存之实。

消费者开盲袋开出发卡冰箱贴 质疑商家借盲袋之名清库存
(图侵删)

  所谓盲袋,是指必须付款后才能打开袋子查看里面的物品,所以在购买前,消费者不知道里面究竟有什么,只能凭借卖家的描述决定是否购买。1月25日,在某商家抢购了一个盲袋的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小何对记者表示,本来他只想进店里买两双袜子,店员跟他说购物到一定金额有盲袋可以抽,里面的东西超值。于是他凑单买了64元的东西,又花3.88元买了一个盲袋。

  “我拆开盲袋,没想到是一个发卡,我一个男的要这也没用啊,而且质量也不好,感觉他们是把卖不出去的东西装盲袋里了。”小何说。

  记者从社交媒体上发现,加购盲袋运气好的顾客可能会抽到小台灯、拍照打印机等较贵的商品。有些消费者则可能得到一些实用或有趣的物品,如空调毯、玩偶等,但更多消费者则是抽到小发卡、冰箱贴这类不值钱的小商品,甚至有消费者反馈得到的仅仅是一个普通塑料袋。“为了清库存,我当了大冤种”“这都是什么质量的东西”“被他们忽悠了”……消费者在网络上吐槽不断。在黑猫投诉上,也有消费者反映,盲袋内是滞销商品且包装已破损。

  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看来,盲袋销售模式是盲盒的变种,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。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宣传来选购,这就很容易被误导。“有的商家通过营销手段对个别案例进行夸大宣传,发布虚假广告,暗示盲袋、盲盒中含有价值不菲的商品,实际上消费者的知情权在这个过程中难以保证。”

  盲袋商品还可能面临更多的质量问题。熊超表示:“盲袋在销售前处于一种未知状态,消费者无法在购买前检验内在产品的质量安全,这使得一些商家有漏洞可钻,让盲袋成为他们处理积压库存商品、劣品次品的手段。”

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对记者表示,对于商家来说,盲袋营销要把抽中各类商品的概率、商品的具体情况如实告知消费者,并把好商品质量关。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对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营销行为进行查处。

(工人日报)

广东陆丰多个乡镇出现海水倒灌,官方:未来两天需持续观察,建议居民减少外出

陕西省榆林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4

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宣布参加竞选连任

清华师生走进若尔盖、红原 调研“红色草原”生态变迁

暑运收官 南铁永安车务段共计发送旅客201.4万人次

“十四冬”开幕倒计时30天 内蒙古准备好了!

爱你,就把你印在钞票上!非洲货币上的中非合作成果

一旅客在候车厅突发急病昏迷 众人合力施救

江西省吉安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2

第六次!无人智能技术助力东风着陆场迎接航天员回家

今晚停水!涉文山市这些区域

安徽省纪委监委原二级巡视员李诚臣被“双开”

消费者开盲袋开出发卡冰箱贴 质疑商家借盲袋之名清库存的相关内容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台灯网络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