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 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

❤

央视网消息: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,今年的主题是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,共治心理健康问题,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近年来,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逐步提升,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误区,比如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,很多人都分不清。

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 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
(图侵删)

日常生活中,您是否发现,很多人把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混为一谈,认为它们是一种病,只是叫法不同。

记者在国家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安定医院采访时了解到,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不是同一种疾病,甚至很长时间以来分属于不同学科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神经联合病房主任董恺称:“实际上神经和精神是两个科。神经科更注重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物质基础的疾病,比如最常见的老年痴呆。但是如果是精神类疾病,就可以理解为脑的物质基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,但高级功能活动出现了一些紊乱的症状。”

专家介绍,神经类疾病诊治的范围包括大脑、脊髓直至周围神经和肌肉,常见病有脑出血、脑梗塞、脊髓灰质炎、脑瘫、末梢神经炎、帕金森病、脑外伤、癫痫、面瘫等。而精神类疾病往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,可是大脑功能却出现紊乱,常见病有抑郁症、焦虑症、精神分裂、双相情感障碍等。

30%神经疾病患者伴有精神类疾病

神经类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分属于两个学科,但神经类疾病和精神类疾病毫无关系吗?这个理解也是不准确的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很多神经类疾病患者伴有精神疾病症状。

在国家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安定医院,记者遇到了陪丈夫从张家口来北京就诊的郑女士。她说丈夫去年查出了神经系统疾病脑白质病变,经过治疗病情稳定,可是最近突然出现胡言乱语、幻听幻视等症状,在张家口当地医院无法医治,只好来北京就诊。

董恺介绍:“最开始就诊的医院是一家神经内科非常出名的综合性医院,但是这个患者的精神状况非常严重,在诊疗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办法配合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,所以经过综合医院的推荐就来到了我们医院。他是由于神经科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精神症状。”

专家介绍,临床上像郑女士丈夫这种情况的患者有很多。调查发现,有30%的患者在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同时还受到精神问题的困扰,而单独治疗其中某一种疾病的效果都不太理想。

精神神经联合治疗 解决交叉领域难题

精神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。精神疾病本身增加患者罹患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,同时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及行为异常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有不少患者存在精神与神经疾病交叉领域的问题,也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精神神经联合诊疗模式。

在国家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安定医院的精神神经联合病房,记者和治疗两周准备出院的徐女士聊了一会儿天。

医生介绍,徐女士今年68岁,几年前出现情绪低落、语言不流畅,后来甚至出现幻觉。在精神科治疗效果不好,住进精神神经联合病房后,经过脑部扫描,确诊徐女士得了路易体痴呆症,这是一种脑神经方面的疾病,经过对症治疗后,目前徐女士病情已经稳定。

医生介绍,联合病房不仅面向常见的精神神经交叉领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、脑卒中后遗症、癫痫等,同时也涵盖了其他如运动障碍、头痛、睡眠障碍等与神经系统疾病同时出现的精神症状。精神神经联合病房通过精神科与神经科的紧密合作,医务人员能够在患者疾病的早期进行精准诊断,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
中央气象台4月28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

四川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达成

第44届和第45届东盟峰会在老挝开幕

甘肃省酒泉市发布寒潮黄色预警_1

C罗53球无限接近本年度世界足坛射手王

今年深圳与香港间莲塘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1000万人次

跨年迎新,消费市场有何新看点?

3月份我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2.4% 连续3个月回升

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《王景弘》在龙岩首演

福建省厦门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

这样甩掉“假期综合征” 帮助孩子快乐收心迎开学

国家统计局: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.8%

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 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相关内容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台灯网络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